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如何唤醒“沉睡”的科研仪器

如何唤醒“沉睡”的科研仪器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1686 发布时间:2009-9-18 QC检测仪器网
    科学搞得好不好,和仪器有关系,但是仪器往往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目前对科学仪器设备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资产或资源缺乏研究和认识,对于其所有权、使用权、共享权和管理权尚无明确可行的制度安排。

  大家对仪器还存在一种“敬畏”心理,不敢也不愿在现有商品化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装的尝试。

  通过多种形式的共享机制增进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价值,同时,还必须建立起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增值评价指标体系。

  购买仪器是否合理,其核心标准是一般的和资深的科学家都能从这些设备的使用中真正地获益。

  “我们到底是用仪器搞科学,还是用科学搞仪器?”这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特聘研究员黄岩谊2年前在其科学网博客上所写的一篇博客的标题。

  他在文章里写道:回国以后,我发现这些年国内科研机构的仪器设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了,在数量上也不显弱势,但许多仪器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用处,很多仪器摆放在装修豪华的实验室内,在专人负责下闲置,直到几年后更新时直接报废。

  看来,科研仪器闲置实在已经不是个新话题了。但日前媒体的一篇报道再次将人们的视线聚拢到了那些被闲置的仪器设备上。该报道称:一些科研单位对于仪器设备的态度是“只要拥有,别无他求”,由此带来的设备闲置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北京市审计局2008年公布的一项审计结果显示,6所高校部分设备设施购入后形成闲置,涉及金额2941万元。

  尽管科研仪器闲置的现象并不新鲜,但它的“生命力”如此之强,不得不让人认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如何才能让闲置的科研仪器真正有效地运转起来?

  ——闲置背后的深层原因——

  仪器的真正价值和科学维护被忽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段伟文认为,造成科研仪器闲置的深层次原因包括认识、评估、管理和制度上的一些误区。

  “目前对仪器与科研的关系的认识往往缺乏整体观,脱离了科研实际”,段伟文说。他指出,一方面,孤立地强调仪器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高价格,简单地将其与先进的科研条件和高水平的科研挂钩,而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仪器设备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有效利用和共享;另一方面,见物不见人,重视仪器设备的购置而忽视其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化配置。

  在国内读书时,黄岩谊总是幻想着世界上一流大学里有着最先进的仪器设备,那里的研究人员因此可以做出让自己望尘莫及的工作。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后,那里的实验室震撼了他:“我的眼前像是一个很长时间没有整理过的博物馆的仓库,摆在我面前的许多仪器的服役期明显超过了我的年龄,和零散存在的一些现代仪器混搭在一起”。

  在以后的工作中,黄岩谊慢慢体会到,仪器完全是为科学思想服务的,科学搞得好不好,和仪器有关系,但是仪器往往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国内的许多实验室堆放着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是却做着与投入很不成比例的研究工作”。

  仪器的使用权和共享权缺乏明确规定

  在评估和管理上,段伟文认为,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固定资产的评估和管理层面,过于强调仪器的市场价格和财产价值等“死”的和必然折旧的价值,而尚未能对其运行价值、共享价值等“活”的增值进行评估和管理。

  就制度而言,段伟文认为,目前对科学仪器设备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资产或资源缺乏研究和认识,对于其所有权、使用权、共享权和管理权尚无明确可行的制度安排。

  ——如何实现有效运转——

  建立购置申请备案制度和公共调配托管制度

  如何才能让闲置的仪器有效地运转起来呢?段伟文开出的“药方”是,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中国科研实际建立起有助于改善科研仪器闲置的制度与机制。

  首先,从入口着手,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课题申请环节,建立起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备案制度;要使这个制度得以运行,必须尽快建立起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

  其次,应该在全国建立起科研仪器设备公共调配托管制度,充分发挥现有基础条件平台的作用,使闲置的仪器流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课题完成和仪器更新等带来的浪费;其关键性的机制在于要建立起相应的托管增值机制,即通过多种形式的共享机制增进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价值,同时,还必须建立起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增值评价指标体系。

  让仪器使用者更加主动

  段伟文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实现仪器有效的被运转,而黄岩谊则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关注如何让人更主动地去运转仪器。他说,“现在的商品化仪器已经不太娇贵了,但是在仪器管理上还一直没有开放,无法像国外的大学一样让学生自由使用”。

  仪器不够开放的同时,大家对仪器还存在一种“敬畏”心理,不敢也不愿在现有商品化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装的尝试。“墨守成规地使用已有的商品化仪器中预置的功能,能做出什么有创造性的工作呢?”黄岩谊反问道。

  黄岩谊甚至设想,如果有时间,他愿意在学校里试开一门关于仪器使用的课,希望同学们可以多花一点时间考虑怎么设计并建设一个合适的仪器用于科研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看着那些加工精美的商品化仪器,然后想:还有什么别人没做过的,我可以做一做?

  ——它山之石——

  仪器购买前要经过同行审查

  在仪器的共享和使用上,国外又是怎么做的呢?“坦白说,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也存在仪器被闲置的问题,但据我所知,这些问题可能不像中国那么普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陈鸿渭说。

  “在国外,购买设备的前提是他们真的需要解决重要公开的科学问题,而且越是昂贵的设备,越需要详尽的证明购买的合理性”,陈鸿渭说。购买合理性的一个核心标准是,一般的和资深的科学家都能从这些设备的使用中真正的获益。“这意味着,在拨款购买此类设备时,我们需要一个公正、科学、透明的同行审查体制”。

  “设备服务中心”统一运行昂贵仪器

  陈鸿渭介绍,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里,昂贵的设备,例如电子显微镜、净化室、电子束曝光技术等,经常放在一起并由“设备服务中心” (Central Facility)来运行。设备服务中心的运行的费用由所有使用这些设备的研究组通过“使用者付费”(user fees)来支付,而该中心的经理会向用户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作报告。

  该中心招收的技术人员都是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中心的职责之一是培训技术人员使用这些设备,职责之二是按时对设备进行“常规”维修。对于许多特别昂贵和精密的设备,设备中心会与制造商签订维修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会派技术人员做定期维护。这种合同的费用很大,是设备费用的10%甚至 15%。

  用户支付的费用从哪里来呢?陈鸿渭说,负责很多研究组的教授们可以通过研究项目从政府机构,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获得资助。尽管至少在用户或者教授们看来,缴纳的费用很高,但这些钱仍不够支付设备的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因而这些设备常会得到大学的资助。

  由于设备服务中心需要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来获利,因此这些仪器设备的开放时间很长,以方便用户使用。陈鸿渭介绍,在宾州,很多科研仪器设备保持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全天候开放,很多研究生和博士后都在使用它们。

  ——成功案例——

  北科大分析检验中心向社会开放

  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中心,在科大校园里的一幢外表并不起眼的四层小楼的顶层。该中心仅有一个被隔成2小间的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但中心的业绩却是一组令人兴奋的数字。

  据初步统计,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设备平均机时利用率由2005年(试点前)的40%提高到73%,服务收入从试点前的8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450多万元,服务客户620家,发出报告2300份。

  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依托北科大在新材料研究与制备技术方面的学科优势和丰富科技资源,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这个独立法人公司托管实验室的对外业务,向社会全面开放,成为学校科技资源对外开展分析检验服务的唯一窗口。

  “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行是我们在机制创新上的最大亮点。和社会上那些大的检验公司相比,尽管我们的规模还不大,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的研发阶段,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检测服务,同时还会帮助分析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检测结果,甚至帮忙请科大相关的专家来提供咨询服务。”公司总经理范铁军说。

  据介绍,现在中心已整合了全校材料领域1100多台(套)、价值1.8亿元的检测仪器设备,计划年底将扩充到2.8亿元,占学校总科研资产份额的70%。几年来的实践,分析检验中心已能够实现自循环,并体现出较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CISILE 2024丨码上报名预登
CIOE 2024 | 来红外技术及
2024中国家装电梯产业发展论坛
第24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5月在渝举
专注于功率测量分析技术的青智仪器将携
展位基本售罄,规模再创新高丨第二十一
展讯 | PolyWorks Sha
工业立市、制造强市,2024 成都工
CISILE 2024“自主创新金奖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调研组一行莅临科电仪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一带一路 | 日联科技首个海外生产基
办好科技节,为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奥林巴斯N600主机远程通讯的实践应
市场活动 | PolyWorks S
PolyWorks|Inspecto
案例分析 | 德朗DLU22A低频超
案例 | O’Fallon铸造使用P
【一期一遇】携手鼎泰,ARTUS 1
功能更强大,操作更轻松!LEXT O
新品发布 | A36探头强悍登场,助
捷克造币厂使用Vanta™
颠覆性突破!德朗6mm电动光学变焦内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