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协会资讯
> 全国测试中心主任与地方协会负责人会议召开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3618 发布时间:2009-7-13 QC检测仪器网 |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山西省分析测试中心承办的“2009年全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与地方协会负责人会议”于6月25日在太原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分析测试能力”,来自全国各省市分析测试中心的主任及协会领导等7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专业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
山西省科技厅副厅长郭春林先生首先致辞,介绍了山西省的特色、资源情况、科技条件工作发展情况。
随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张泽院士讲话,总结了协会前阶段的工作、指出了今后发展方向,2008年协会成立了“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在抗震救灾、奥运、三聚氰胺等重大事件中,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专家做出了突出贡献。09年协会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重大、应急性的需求为己任;直接为全国各地中小型企业需求服务;在政府与分析测试行业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张泽院士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李红梅副秘书长作了题为“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情况”报告,介绍了该委员会筹建背景、筹建工作、成立大会等情况,并介绍了标委会未来5年的工作规划与设想,工作重点将围绕制订分析仪器、试剂的相关标准展开。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培训部王海舟部长作了题为“全国分析测试人员能力培训与考核体系建立进展简介”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培训的宗旨:大力提高我国分析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和水平,促进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下午的代表交流会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副理事长主持。
王顺昌副理事长指出,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后,无论是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还是各省市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呈翻倍增长的态势,有一批测试中心的年测试收入已经过千万。但测试服务的收入仍然偏少,缺少象SGS、ITS等国际着名的测试机构。今后,各测试中心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和资源,抓住机遇,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彼此间的合作,真正形成我国自己着名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品牌。
各位代表积极发言、介绍自己所在测试中心一年多以来的发展情况,总结先进经验、探讨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史新珍主任介绍了在山西省分析测试中心建立的“山西省大型科学仪器应用公共实验室”的情况。
孙广利书记介绍了理化测试中心08年在抗震救灾、奥运、食品安全等重大事件所做的工作以及为肯德基等着名企业服务的情况。
杜渝主任介绍了重庆“检测超市”的发展情况,08年的总收入较06年上涨30%多。
李丛笑主任主要介绍了北京对口援建项目中化学建材测试中心在四川什邡建立实验室,将中心的先进技术、管理手段带给灾区,为灾区重建服务。
崔启明副秘书长介绍了上海分析测试中心积极参加研发平台,加强与中小型企业联系,为其服务等情况。
刘晶磊所长介绍了08年江西省分析测试中心不但为企业、政府、重大项目服务,并且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
陈江韩主任介绍了过去一年来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在技术前瞻、增加业务增长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代表普遍反应的问题是:我国的分析测试市场是分散的、条块分割的,一方面是目前的分析测试受行业保护的现象比较严重:质检、环境、农业、卫生等行业均有自己的检测体系;另一方面是受国家有关规定的限制,具备国家资质的分析测试中心无法在异地开办实验室;因而限制了各测试中心的发展。此外,近年来国外分析测试机构的进入和一些民营商业机构的出现也对各分析测试中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希望协会能与有关部门多反映上述问题, 与其他行业性测试机构多协作。
参会代表也指出,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分析测试服务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的,各分析测试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服务理念,抓住机遇,与其他有关行业积极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最后,在各位代表的提议下,经过初步讨论决定,下届会议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分析测试中心负责承办,会议主题是“面对国外测试机构大量进入中国、民营测试机构的快速发展,各分析测试中心如何应对”。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