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2026年该区域制造业迎来新一轮设备更新周期。据将于2026年3月18-21日举办的第22届天津机床展组委会透露,京津冀地区重点产业对机床的需求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领域成为采购主力,预计带动超百亿元级市场增量。
需求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驱动高速、高精度机床需求
京津冀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区域,2026年对机床的需求聚焦于电池托盘加工、一体化压铸模具制造等环节。宁德时代(天津)基地、比亚迪天津分公司等企业明确提出采购需求: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加工用高速龙门机床需满足加工精度≤0.02mm、加工效率提升30%的要求;东部数控凭借最高6000rpm主轴转速、320mm最大回转直径、±0.02mm级定位精度等核心参数,以及高刚性虚拟轴结构、集成散热系统等自研优势,适配新能源汽车轴类、转向系统等零部件加工,可为丰田、长城等新能源汽车产业解决难加工材料重切削、多工序装夹误差、热变形影响精度的多重难题。
需求二:航空航天领域催生高扭矩、高刚性机床市场
京津冀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对机床的需求向“极端制造”升级。中航三院、中船重工707所等企业提出,钛合金构件加工需高扭矩五轴机床,主轴转速需达20000rpm以上,同时具备动态刚度补偿功能;电子零部件制造领域则需求精密数控车床,需适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场景,支持快速换模与在线检测功能。
需求三:电子制造与医疗器械推动超精密加工技术普及
随着京津冀电子制造产业向高端化转型,3C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对超精密机床的需求激增。中环、三星、LG等企业要求机床具备纳米级加工精度,支持柔性化生产线集成;医疗器械领域则需求无菌环境及超高精度加工设备,赛诺、丹娜生物、九安医疗、泰瑞博思等企业提出了瑞士数控车床、及光纤切割机等设备需求。
产业协同:3月天津机床展构建供需对接“高速路”
为精准匹配京津冀采购需求,第22届天津机床展推出五大举措:一是开通智能供需匹配系统,提前60天为展商匹配需求,目前已完成2000余条供需对接;二是设立场景化演示区,现场验证机床与生产线的兼容性;三是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融资租赁服务,降低企业采购门槛;四是举办“链主企业面对面”活动,组织通用技术、华为等龙头企业解读采购标准;五是推出京津冀工业母机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系统梳理50余家链主企业的核心需求。3月天津机床展正从“交易平台”升级为“产业枢纽”,通过技术、资本、政策的深度融合,推动京津冀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