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研究  >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研究报告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研究报告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4292 发布时间:2017-5-4 QC检测仪器网

1

  行业分类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40。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的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专用仪器仪表制造(C402)行业下属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C4021)行业。

  根据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专用仪器仪表制造(C402)行业下属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C4021)行业。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投资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一级行业17信息技术二级行业1711技术硬件与设备三级行业171111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四级行业17111110分析检测用电子设备与仪器及其他”。

  2

  行业监管体制

  1、行业监管体系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全竞争性行业,其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其中,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环境保护部负责依法制定统一的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并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监督管理全国计量器具的生产和销售,制定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检定规程,并对各类型涉及计量性能的仪器仪表企业进行计量溯源、计量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本行业的主管协会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建的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是承担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的专业认证机构,负责环境保护产品的认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管单位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是由全国分析测试及相关业务的单位和组织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专业性社会团体。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是致力于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交流学术、技术论文、专题报告、专业展览会等,推动国内外学术成果交流的专业性社会团体,是不受部门、地区限制的非盈利性组织。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公司所处行业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行业主要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如下表所示:

  序号

  法律法规

  颁发部门

  生效日期

  相关内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6

  第24条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4

  第17条规定了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5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3

  第20条规定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4

  《制造、修理计量器许可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7

  第4条规定了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5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原)

  2007

  第16条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

  6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原)

  2005

  第15条规定了自动监控设备需要维修、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应当事先报经环境监察机构批准同意。

  7

  《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

  第4条规定了凡制造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申请型式批准。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原)

  1989

  第4条规定了凡进口或外商在中国境内销售本法规定的计量器具的,应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型式批准。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

  1987

  第15条规定了对社会开展经营性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须办理《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

  3行业主要政策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作为国家污染监测、污染治理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其发展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中,环保检测仪器仪表行业被列为鼓励类行业。公司所处行业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1)国家环保部2009年12月发布了《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形成监测管理全国一盘棋、监测队伍上下一条龙和监测网络天地一体化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格局,建成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公共服务能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10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原则、目标以及具体措施。我国对环境监测力度的加强,必将推动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快速发展。

  (2)《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建立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开展臭氧、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监测。将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建设工程(包括环境监测、监察、预警、应急和评估能力建设,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建设与运行等)作为“十二五”八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之一。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发行债券或改制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环保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

  (3)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中重点强调要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会议提出将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4)《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指出,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左右;出口超过300亿美元,其中本国企业的出口额占50%以上,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初贸易逆差开始下降;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形成35个超百亿的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过百。

  (5)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方向,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为环保行业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6)2015年,超低排放政策落地,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全国有条件的新建燃煤发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加快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步伐,将东部地区原计划2020年前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提前至2017年前总体完成,将对东部地区的要求逐步扩展至全国有条件地区。

  综上,“十一五”规划期间,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发展脱硫领域,电力脱硫设备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得到发展,市场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状态。“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心转向脱硝领域,脱硝设备及其运营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带动下,大气污染治理将迎来新的市场。

  3

  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发展现状

  仪器仪表行业分为测量、制成、分析、医疗四大类,分析仪器行业属于仪器仪表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最能体现仪器仪表行业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分析仪器是用来测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某些物质特性的仪器,其发展依赖于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其产品代表着光学、微电子、精密机械及计算机等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行业应用范围广阔,涉及科研检测、环保、日化、农业、食品、药品、医疗等领域。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分析仪器行业重研发轻生产,即分析仪器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依赖研究开发实力,而生产制造地位相对较弱。参与本行业竞争必须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来完成硬件、软件以及分析方法的开发,生产则以部件、配件的组装和集成为主,且分析仪器的种类繁多,用途特定,单一产品较少形成大规模生产。此外,由于涉及行业众多,分析仪器行业的整体行业周期性相对较弱。

  2、行业主要特点

  从具体发展水平看,我国分析仪器行业产品品种相对齐全,布局逐步完善,已形成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产业体系,但受限于整体技术发展水平,在高端技术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产品线多集中于中低端。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层次较低。分析仪器行业整体的产品种类繁多,单一市场规模较小,单一产品较难形成规模生产,细分市场普遍缺乏龙头企业,以小型企业分散化生产为主,市场集中度低。在生产技术上,国内分析仪器生产企业多依赖于模仿国外同类产品,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在生产模式上,以整机组装为主,较少涉及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和生产,因此国内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基本处于低水平竞争。

  .进出口贸易逆差大,中高端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从进出口市场表现来看,我国分析仪器的进出口逆差较整个仪器仪表行业更大。这主要是因为分析仪器的技术密集度更高,是高端仪器仪表产品的代表,国内在分析仪器方面的需求更加依赖进口,高端仪器仪表产品的进口替代效应尚未显现。近年来行业的出口额的增加也主要来源于外资在华企业,内资企业出口主要局限于量大面广的基础产品。改变进出口贸易逆差是中国分析仪器行业追求突破发展的方向。

  3、行业规模

  环境监测仪器市场规模及需求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由于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作为环境保护基础的环境监测仪器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求,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环境监测成为刚需,并且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主要体现在:1)“十三五”行业利好几率大,大概率新增VOC、重金属等污染物,带来需求增量;2)各行业陆续出台行业排放标准,释放需求空间;3)提标改造不断推进,带来监测设备的全面更新;4)监管力度加强,政府、环保企业和排污企业均需完善自己的监测部分,来满足自身的一些需求;5)智慧环保、产业升级的推进,让产业链中的每个节点都需要精准的监控。

  近十年来,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经历了2007年至2009年的低谷期后,自2010年起,分析仪器行业发展十分迅速,2014年分析仪器行业企业主营业业务收入总额达到1,691.89亿元,较2004年的182.31亿元增长9.3倍;资产总计达到1,953.13亿元,较2004年的422.94亿元增长了4.6倍。“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行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保持了快速增长速度。预计“十三五”期间,由于国家污染源减排政策和污染治理资金的支持,废气污染源监测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

  图:20082013 年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www.gongkong.com)

  我国废气污染源监测系统未来的市场前景体现如下:

  ①脱硝市场:我国已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为“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根据国家环保部《2010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我国废气国家重点监控企业3,472家中有超过1,500家火电企业,按照每家平均2台发电机组、每台发电机组的脱硝装置安装4套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测算,“十二五”期间仅国家重点监控火电企业将带来12,000套以上烟气监测系统的市场需求。

  ②钢铁行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工信部于2009年发布的《关于印发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钢铁行业要实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对烧结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给予重点支持,并对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根据工信部节〔2009340号《关于印发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国目前共有钢铁烧结机500余台,预计“十二五”期间大部分烧结机要完成脱硫治理,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市场将带来1,000套以上废气污染源监测系统的市场容量。

  ③更新换代:全国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市场保有量在22,000台套左右,已有监测系统将迎来更换高峰期,以每套系统58年的正常使用年限计算,预计“十二五”期间废气污染源监测系统的更新换代数量在15,000套左右。

  ④其他污染源:根据国家环保部20102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我国工业企业废气处理设施有24.46万套;同时,由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国固废行业投资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中国证券报2010315日《“十二五”期间我国固废产业投资将达8000亿元》),较“十一五”期间翻两倍。因此,“十二五”期间废气污染源监测系统还会在垃圾焚烧尾气监测、重金属监测以及工业企业废气处理设施烟气监测等市场有较大的增量。根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我国分析仪器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及未来展望》预测,“十二五”期间,废气污染源监测系统的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在1525%之间,预计“十二五”期间废气污染源监测系统每年平均市场容量在25亿元以上。

  环境监测仪器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1)环境形势严峻要求环境监测力度加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但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根据我国环保部于2016年5月20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21.6%;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8.4%。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7%;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3.3%,其中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5.9%,中度污染为4.2%,重度污染为2.5%,严重污染为0.7%。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仅6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为100%,150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152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30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超标天数中以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居多,分别占超标天数的66.8%、16.9%和15.0%;以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碳(CO)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分别占0.5%、0.5%和0.3%。2015年,74 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总体的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臭氧和一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我国环境形势严峻,客观要求了环境监测力度的加大。

  图:2015 年 74 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六项污染物年际比较

  数据来源:环保部《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保证了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0年以来,国务院和国家环保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20062010年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方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及《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国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带动了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快速发展。《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510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原则、目标以及具体措施,我国对环境监测力度的加强,必将推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外,根据环保部《2014年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2014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别为1,909.8亿元、2,388.0亿元、2,566.0亿元、3,387.3亿元、4,937.03亿元、5258.39亿元、7612.19亿元、7114.03亿元、8253.46亿元、9037.2亿元、957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45%、32.01%、45.75%、6.51%、44.76%、6.54%、16.02%、9.50%和5.96%,占当年GDP的总量分别为1.49%、1.31%、1.23%、1.36%、1.49%、1.63%、1.25%、1.55%、1.54%和1.50%,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逐年增加。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认为,当国家污染消减和治理总投资占GDP比重达到1.5%2%时,才有可能控制环境污染;当达到2%3%时,才有可能改善环境质量。预计“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有望比“十一五”增长11.5倍,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由1.5%上升至2.5%3%(数据来源:光大证券《2011年环保行业投资策略》)。因此,在我国环保政策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大力支持的背景下,环境监测仪器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行业发展机会。

  图: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及年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下,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有着广阔市场前景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扩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将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必然催生出巨大的环保市场需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为把“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积极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工程(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作为提供环保产业中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和烟气脱硫脱硝的基础监测数据的重要设备,环保监测仪器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4)污染源脱硝、温室气体、垃圾焚烧废气及重金属监测和治理将成为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继续推进COD和二氧化硫减排的同时,把氨氮和氮氧化物作为新的约束性指标。2011年2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关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环协〔2010〕112号)明确提出重点发展重金属自动监测设备、温室气体自动监测设备。“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烟气脱硝、温室气体、垃圾焚烧烟气及大气重金属将成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重点,将成为环境监测仪器市场新的利润增长点。

  4、行业发展趋势

  ①网格化、定量化、精准化监测成为趋势

  在“十三五”国务院关于环境监测天罗地网的构想之下,环境监测的定位将逐步发生变化。室外空气环境(AQMS)监测端:功能将由传统“报数”功能转至“监测溯源分析治理”功能;工业污染源(CEMS系统):固定污染源覆盖面逐步扩大,同时环境监测将作为环境执法手段,并以此作为污染源排污费计费乃至环境税缴税依据。环境监测密集化、定量化、精准化必成行业趋势。

  ②行业向智能化、微型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目前,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已从传统的技术层面全面融合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当中,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测到预测预警的转型期。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兴起,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云计算、物联网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也在向智能化、微型化、自动化、网络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将以客户的实际应用需要为技术导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目前行业内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智慧环境业务,打造“检测/监测+大数据+云计算+咨询+治理+运维”全套解决方案并加快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的建设。

  5、行业的上下游关系

  公司属于环境监测设备/服务行业中的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服务行业。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子材料、工程材料、光机、机械材料等原材料与器件制造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煤炭、钢铁、冶金、石化、船舶、垃圾处理等行业。

  1、与上游行业关系

  经过长期发展,上游行业已趋于成熟,供应商数量众多,基本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本行业所需的大多数原材料及配件都可以得到充足的供应,采购成本波动较小。公司与上游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供应关系,采购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因此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影响或制约。

  2、与下游行业关系

  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下游行业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本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广泛应用于众多国家重点工业行业,这些行业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投入对本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已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发展已成为社会民众和环境监管部门的普遍共识,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火电、钢铁、水泥等众多行业的减排力度持续加大,排放标准显著提高,各地环境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排污企业安装、运行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管控力度,政策导向在中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不会对该市场需求造成不利影响。预计未来下游行业的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带动本行业进入更为繁荣的发展阶段。

  4、行业进入的壁垒

  1)技术壁垒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生产和研发涉及光学、化学、物理学、精密制造、电子电路、网络通讯等诸多学科,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需要长期的科研投入和工业应用经验积累。目前国内该行业仅有少数生产厂商真正掌握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全套核心技术,行业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技术积累。

  2)人才壁垒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生产厂商和服务运营商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必须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通过长期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形成一支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复合型团队,培养周期长、难度大。目前该行业较为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行业新进入者无法迅速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3)资质壁垒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环保在线监测设备需经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合格后取得《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2004年环保部颁布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要求,自动监控系统由第三方运行和维护的,接受委托的第三方应当依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此外,各级环境监管部门也针对环境监测产品和服务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由于审核条件严格、周期较长,行业新进入者所生产的产品较难在短期内通过认证并符合诸多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品牌和服务壁垒

  该行业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用户会考虑仪器质量以及未来售后服务,在选择时更倾向于在市场中已经具有较好品牌的产品,而这些市场口碑和知名度无法在短期内建立起来,新进入者面临着品牌壁垒。同时,分析仪器厂商需提供及时、持续的售后服务支持,产品在操作方式、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方面均需要相关培训和售后指导,因此健全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受到客户的重点关注,完善的服务体系也将是新进入者的重要壁垒。

  5、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主要用于火电厂锅炉、工业与民用锅炉、工业炉窑、石油化工的烟气污染物监测与净化直接受下游行业的影响。污染物监测设备主要应用于大中型排污工业企业和环保部门等,近年来,国家在持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目前环境监测设备行业的市场无明显周期性。行业中销售回款和收入确认多集中在每年的下半年至年底阶段,因此公司营业收入集中地体现在第三、四季度,主要原因是:环保部门的工作计划和电力、水泥、钢铁等主要行业客户群体采购计划通常在年初确定,在年中进行招投标并签订订单,一般集中于下半年安装调试和验收。火电厂锅炉需要较多的烟气监测设备,而且与火电厂密切相关的用电、采暖多集中在中国北方城,市的冬季,因此行业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6、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及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了2010年和2020年的节能指标,并强调了节能重点领域,其中包括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石化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和城市交通等行业。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专栏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环境水质量监测、环境监测网常规监测等,并明确―为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环保投资约需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

  2)有利的资本市场环境

  随着新三板的扩容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资本市场的环境正不断改善,仪器仪表行业也因此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内很多分析仪器纷纷通过上市,获得了便捷的直接融资渠道,获取外部投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有利的资本环境有利于企业获得充足资本进行技术革新和自身业务规模的扩张,甚至壮大后通过并购重组获得国内外市场和销售渠道以及领先的核心技术,从而加快整个行业的整合发展。

  3)科学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仪器仪表领域,尤其是高端领域,不仅仅涉及传统的光学、热学、电、色谱、波谱类分析技术还涉及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自动化、人工智能、核物理等多种核心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成就为各种科技在分析仪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不断开辟新的领域。

  不利因素

  1)国际巨头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以及对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愈加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或不断加强中国市场的资源投入。如德国西门子、日本岛津、美国哈希、美国热电等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中国市场投入,这些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均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使本土厂商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2)核心部件技术方面的制约

  由于仪器仪表行业涉及的技术众多,仪器仪表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精密度的提高依赖于构成分析仪器核心部件的技术水平。我国核心部件水平不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难以保证,这影响了国产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进步。目前大量核心部件技术均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企业很多核心部件依然需要依赖进口,核心部件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3)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匮乏

  仪器仪表产品的研发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该行业一直缺乏雄厚的人才储备。同时,由于我国在仪器仪表行业所涉及的多个专业技术领域缺乏充分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致使产品研发的技术基础薄弱,经验不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匮乏成为制约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不利因素。

  7、公司所处行业风险特征

  (一)政策法规变动风险

  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环境监测设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为环境监测仪器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出台频率显著加快,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环境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断增强,有效提升了排污企业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环境监测仪器环境监测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大幅扩张。如果未来相关政策法规发生重大转变,公司的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将受到负面影响。

  (二)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国内环境监测设备生产厂家数量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大量通过简单集成、代理国外产品的企业涌入该行业中低端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少数企业采取低价竞争、寻租等手段谋取市场份额,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在此背景下,公司始终坚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性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市场营销等举措提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稳步提升中高端市场份额。未来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在研发、技术、品牌等方面保持优势,将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三)产品更新换代风险

  分析仪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研发能力。但新产品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及传递,各种模式方案的选择与确定,各种要素资源的投入与配置,新产品生产及销售战略制定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公司可通过建立一整套研发体系,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建立实施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等风险控制措施,但仍不能保证所有研发项目都能顺利完成,从而避免企业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的发生。

  8、行业的主要竞争状况

  分析仪器行业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钢铁冶金、能源电力、水泥建材、生化制药、微电子、空分、焦化、天然气、煤化工、航天航空等多个行业。分析仪器行业按照检测物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气体、液体以及固体三类。公司主要涉足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从该行业的市场参与主体来看,国外知名分析仪器厂商在国内以前端的、标准化分析仪器和配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为主推业务,系统集成业务为辅。由于国外厂商的分析仪器发展历史较长,技术实力雄厚,尤其在高端分析仪器和传感器等精密配件的市场竞争中具备明显优势;而国内则起步较晚,整体技术基础薄弱,由于精密加工和制造技术水平较低,分析仪器产品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与国外知名厂商仍有一定差距。

  国内分析仪器市场吸引了世界上各国国际知名仪器制造商,他们通过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来进行战略布局,从而抢占中国市场。其中日本岛津、赛默飞世尔科技、安捷伦等国际分析仪器品牌纷纷在我国设立公司,建立研发机构和销售、服务体系,这些企业在技术、资本以及品牌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随着国内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国内企业的实力也开始逐渐壮大,但相对国际知名品牌而言,整体实力和规模一般而言尚小,且大多数产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少数国内企业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获得了技术和市场上面的突破,能够在品牌、技术和性价比方面取得比较优势。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展位基本售罄,规模再创新高丨第二十一
展讯 | PolyWorks Sha
工业立市、制造强市,2024 成都工
CISILE 2024“自主创新金奖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调研组一行莅临科电仪
5月15日开幕!2024 广州国际汽
变局博弈,精进致远!ITES深圳工业
9月3-6日,2024年中国机电产品
新能源行业降本压力大!规模化生产得从
市场需求强劲, 5月立嘉工业自动化与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办好科技节,为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奥林巴斯N600主机远程通讯的实践应
市场活动 | PolyWorks S
PolyWorks|Inspecto
案例分析 | 德朗DLU22A低频超
案例 | O’Fallon铸造使用P
【一期一遇】携手鼎泰,ARTUS 1
功能更强大,操作更轻松!LEXT O
新品发布 | A36探头强悍登场,助
捷克造币厂使用Vanta™
颠覆性突破!德朗6mm电动光学变焦内
重庆日联科技荣登“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