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支持,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上海优势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会议网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外汽车设计与研发工程师大会在历届大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将于2009年9月下旬在上海盛大举办。
2009年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业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国内外汽车设计和开发领域亦将面临重大挑战。本届大会将以“环保节能的汽车设计与研发新技术--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为主题。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快速的发展,能源、安全、开发周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等问题将频繁出现在行业视野,对于汽车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将出现更大的突破。在全球汽车产业链大洗牌的历史性变革中,集合汽车产业的脑库和技术领头人一起探讨、交流全球和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设计、技术和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技术研发的新进展;企业开发和效能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打造技术转让、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的全球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对于国际先进技术的持有者,如何抓住大洗牌前的最后机会,挖掘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商业机会,也将严峻考验着汽车决策者的判断力和决心。
“中外汽车设计与研发工程师大会”作为连续举办5年的优势品牌活动,一贯以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为先导,以汽车工程与设计和开发为交流主体,欢迎全球先进技术持有者踊跃发表演讲,交流最新行业技术与动态!来自一汽、上汽、广汽、现代、东风、奇瑞、江铃、日产、丰田、吉利、海越、中兴、重汽、五征、万向、长安、福特、奔驰、通用、大众、吉奥、万向、海马、华晨、哈飞、赛帕、北汽福田、雷诺、塔塔、力帆、马自达、长城、金杯、金冠、金航、一汽-大众奥迪、五十铃、福特等整车厂,以及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瑞典、比利时、伊朗、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知名汽车设计与研发机构,跨国零部件企业领导人出席了大会,并一致对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大会将为中外汽车设计企业、整车设计部门、软件公司和教育机构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这样的盛举将完全有别于以往的汽车展示会。它将设计与研发细分为不同的部分,所提供的产品或设计概念以及服务将全面推广至与其相关的市场。中国汽车设计博览会将中外汽车设计理念,设计作品,最新技术和软件等汽车开发工具通过具像的形式展现在国内外同行面前,使得本届工程师大会不仅有可听性,还有可视性,对于代表们的充分交流提供了话资和参照物;
为了达到策展预期的效果,我们同期还安排了多个高效,有益和互动性极强的相关会议:中外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联席会议、创意中国交通工具设计论坛、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主任联席会议、仿真模拟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国际研讨会等。上海作为技术(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扎实的硬件,四大合作伙伴的再次携手充分保障了大会的规模和层次。在会议组织形式、流程安排和大会内容切换方面,大会组织机构也积极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将会带给新老代表耳目一新的感受。
我们将依托上海成熟的研发氛围和高校集群效应,展开多层面互利合作。如加强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机动车检验中心、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信息互通、资源及参观访问展开合作,欢迎知名企事业单位携手合作。
本届大会除锁定100余家整车及研发中心并与之加强联系外,我们还将邀请MAGNA STEYR、Pininfarina、BERTONE、Italdesign、EDAG、ZAGATO、I-DE-A、Bonetto、长城华冠、阿尔特、易必策、都灵等知名设计公司总经理在会上踊跃交流;在零部件方面,我们也期待如博世、德尔福、TRW、舍弗勒、大陆,FPT、阿文美驰、博格华纳、辉门、捷太格特、伊顿、康明斯、固瑞克、蒂森克虏伯、艾尔维、海拉、采埃孚、伟世通等研发领导人的参与。
如果您属于下面一类群体,您或许正是我们寻觅的嘉宾和评委,马上联系我们您将收获惊喜 1)企业在职汽车研发高级管理人员 2)整车研发设计和研发领导人,项目带头人 3)汽车设计专家,学者和关联决策者 4)国外知名汽车设计公司高管和专家
大会论文和发言嘉宾正在征集中,欢迎踊跃投稿和积极参与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