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为促进氢能与风电产业深度融合,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联合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将继续推出第二届“风能氢电展”——2025氢能装备与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展会将于2025年10月20—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同期也会组织氢电协同技术论坛,欢迎氢能及风电领域企业共商氢风协同发展大计!
氢能产业发展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当属成本控制,绿氢生产成本是重中之重。究其缘由,可再生能源的度电成本居高不下、电解槽成本高以及电解槽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适配性不佳等为绿氢成本高企的重要诱因。迅速降低绿氢成本已然成为氢能产业迈向商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风力发电作为我国体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同时也是目前所有可再生能源种类中度电成本最低的,风电与氢能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有望成为绿氢产业率先突破商业化困境的切入点,实现1+1>2的效益。
中国是全球风电大国。
2024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113GW,其中中国为79.82GW,占比超过70%;截至2024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突破1200GW,中国占43%以上。从2009年起到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从2010年到2024年,中国风电连续15年累计装机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风电发电量8858亿千瓦时,是我国第三大供电来源,在中国各电源发电量占比为9.5%,仅次于火电和水电。
.png)
图源:NEA、中电联
我国是全球最大风电装备生产基地。
我国已建立了成熟的风电产业链,也是风电大部分零部件和材料的最大生产基地。截至2023年,我国风电国内品牌机组累计出口1559万千瓦,遍布50多个国家,其中发电机、轮毂、机架、叶片、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全球市场的60%~70%。在全球规模应用的驱动下,风力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22年陆上风电的度电成本比2010年的1.5元降低了近10倍,陆地风力发电是目前所有清洁能源中度电成本最低的,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png)
图源:IRENA
风电就地制氢是我国“三北”地区风电充分利用的最优选择。
目前陆上风电是我国主要的风电装机类型,2024年我国陆上风电装机量占风电总装机量的近95%,其中75%集中在“三北”地区。“三北”地区消纳有限,2024年全国风电利用率为95.9%,其中内蒙古、新疆、河北、甘肃等风电大省2024年弃风率分别为6.15%、6.6%、7.4%和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风电的外送给目前电网系统带来很大的挑战,氢能给风电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据蒂森克虏伯公司测算,在同样建设成本下,管线能量输送容量是电缆输送的15倍,因此把西北部地区绿色电力转化为氢、氨、甲醇等原料,比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更具有效率。
氢风协同是“三北”地区实现能源转型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措施。
氢风协同不仅能降低区域弃风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带动风电装备、氢能装备及相关产业链落地,为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制绿氢项目中,风力发电占比超过75%,是绿氢制备的主要电力来源。近几年以内蒙古为代表的西北风光资源大省加快推进本地能源资源与氢能产业协同,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外送或者就地合成绿氨、绿色甲醇等产品外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2024年内蒙古依托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吸引氢能装备企业落地,其中电解槽装备年产能超过了6GW,产能规模在全国中排第三,超过了很多氢能产业先行区。
.png)
图源: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
大型风电装备企业纷纷入局氢能,并利用全球市场优势开拓国际氢能市场。
国内大型风电企业正在通过布局氢能装备特别是电解槽装备的研发制造或投建绿氢项目来入局氢能。中国中车、明阳智造、三一重能、阳光电源、上海电气等风电装备优势企业纷纷设立氢能业务公司,开展电解槽产品研发,阳光电源2021年成立阳光氢能公司,其已成为国内电解槽企业的排头兵,2024年电解槽出货量排名第二,2025年初获得了阿曼绿氢项目中约300MW的电解槽订单。中国中车下属的中车株洲所快速布局氢能装备,已建成1GW电解槽产能产线,去年电解槽中标量仅次于派瑞氢能和阳光氢能,排名第三。明阳氢能、三一氢能、上海氢器时代等企业均发布了大型电解槽产品,其中三一氢能与上海氢器时代2024年电解槽出货量位列TOP10以内,明阳氢能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业绩显著,2024年电解槽出口容量超过了200MW,仅次于考克利尔竞立。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等风电企业通过投建绿氢项目,发挥风电领域优势,推动氢电产业协同发展。2024年金风科技的制氢电源下线,投建了兴安盟风电耦合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远景能源投建了多个绿氢和绿氨项目,也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零碳氢能产业园的建设;运达股份关注绿色甲醇,与吉利公司深度合作,开展绿氢制甲醇项目的投资建设。
氢气作为具备燃料和原料双重属性的特殊载体,氢风协同发展对解决我国风电等瞬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无法长时储存和远距离输送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风力发电作为我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和目前度电成本最低的绿色电力,氢风协同对我国绿氢降本和氢能产业规模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会联系人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
徐老师:15210514027
徐老师:17600946761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
预定展位:010-8855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