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

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726 发布时间:2013-11-7 QC检测仪器网
标签:   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等事件深深刺痛了消费者,也引起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从服装布料里的材质含量到蔬菜里的农药残留,从商品房的面积数据到家居装潢的甲醛含量……消费者很想弄清真实的一面。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省内多数检测机构并未向个人消费者敞开大门。许多消费者在与商家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时,最后只好选择放弃维权。

  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等事件深深刺痛了消费者,也引起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从服装布料里的材质含量到蔬菜里的农药残留,从商品房的面积数据到家居装潢的甲醛含量……消费者很想弄清真实的一面。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省内多数检测机构并未向个人消费者敞开大门。许多消费者在与商家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时,最后只好选择放弃维权。

  个人送检为何难上加难

  国庆节前,临汾市民老张吃了从农贸市场买的韭菜中毒进了医院,医疗费花了近千元。出院后,老张与小贩数次交涉无果后,拎着吃剩下的韭菜来到省城,想找有关检测机构检测。“几家检测机构都不针对个人,跑了好几天,带来的韭菜都蔫了,没办法只好放弃。”老张很是无奈。

  检测检验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吗?10月下旬,记者接连对省城13家相关行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家机构接受个人送检,多数不对个人提供服务。

  记者以一名消费者身份来到某蔬菜研究所做农药残留检测。“这里只针对单位进行检测,不对个人提供检测服务。”记者追问原因,工作人员以单位规定为由拒绝进一步的说明。

  随后,记者又来到某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院,也被告知不提供个人送检服务。再分别致电多家环境监测中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品工业研究所等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均被告知“不接受消费者个人送检诉求”。

  一些检测检验机构在网站提及,与某行业或企业有着合作或隶属关系,这是不是他们不接受个人送检的原因?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的检测机构是某些大型企业的下属单位,企业成立的检测机构也只会对本行业提供检测检验服务。不接受个人送检或者委托检测,属于变相的“自我保护”。

  据调查,检测样本数量的限制,也是个人检测难的原因。许多检测机构表示,如果消费者无法提供足够的检测样本,就不能出具任何结果。

  检测机构为何顾虑重重

  “我们这里不做个人检验,非要做的话,得有企业证明。”某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没有企业证明,检测后的报告也只能提供检测数据,并不包括产品名称。如果消费者要维权的话,这样的报告并没有法律效力。

  为何检测机构对个人自行送检“另眼相看”?有业内人士坦言,一些高校成立的检测机构为了生存,或者为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会与某些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合作,成为其研发单位,他们不接受个人送检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网友议论,检测检验机构是因为个人送检产品数量太少才不愿接受的。的确,个人送检付费和企业送检相比会低很多,送检手续也很麻烦,对检测检验机构来说,为个人做检测服务很不划算。此外,一般个人送检都是为维权证明的,机构可能会由此卷入官司,也就不乐于为个人出具证明。还有一些机构对企业送检的产品检测时,不排除存在利益关系而让对方过关。

  检测检验机构也担心检验产品的来源。“如果消费者拿假冒产品来检测,所得数据为不合格产品的话,真正的生产企业会最终选择对检测机构进行诉讼维权。”一些检测检验机构表示,出于这种顾虑,也往往不愿接受个人送检的产品。

  北京中伦文德太原律师事务所解释,法律并未强制检测检验机构必须向个人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他们不接受个人送检并不违法。

  检测费用为何居高不下

  高昂的检测费用更让个人送检犯难。调查发现,除检测检验机构设置的高“门槛”外,花费几元钱购买的产品,检测费用竟高达数千元。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拿着花2.5元从菜市场买的茼蒿,去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被告知要6000元左右的检测费。“蔬菜农药残留所参照的标准有好几种,比如无公害蔬菜是一个标准,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又是不同的标准。”检验人员告诉记者,农药残留检测每项要100—200元,无公害蔬菜最低,检测的项目是最少的,也要2000元左右。

  几元钱的东西检测一下要好几千元,为何如此之高?“面对社会开放的检测机构收费标准都是经过物价局核准的,一般不存在乱收费现象。”某检测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检测收费较高,是因为这些检测仪器、设备投入,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支出都很大。比如木地板质量检测,一些指标的检测需要建造专门的实验室来进行,每个实验室的投入都得几十万元。

  据调查,有些实验室的费用国家只拨一部分,其余就是自收自支。检测费用中包含检测耗材费、水电燃料费、检验用房维修费、仪器设备折旧费、管理费以及人工费等,检测费用自然不菲。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并未完全向社会开放,没有竞争,也是检测费用高的一个原因。

  快检产品为何成为新宠

  去检测检验机构送检难且贵,那么,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产品质量的消费者维权如何不犯难?调查发现,一些畅销的快速检测试纸、试剂解了“燃眉之急”。

  “其实老百姓的诉求很简单,就是想知道购买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使用是否有安全隐患。”曾经遭遇检测尴尬的太原市民小李这样说。“再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我也不会去检测检验机构了。”小李告诉记者,他现在学会自己检测食品质量了,从网上购买一些快速检测检验试纸,可以检测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农药残留等。与小李一样,不少年轻人也经常从网上购买一些试纸、试剂来进行食品检测。

  在淘宝网键入 “快速检测”关键词,会出现10860件相关商品,销售快检产品的相关商家也有近百家。北京六角体、智云达、广州达元等知名品牌均已推出家用产品并启动网络销售。目前,快速检测试纸、试剂很多,基本涵盖了生活中各种常遇到的检测检验项目。如不锈钢制品检测试剂、农药残留快测卡、漂白添加剂检测试纸、甲醛检测试剂等。

  快速检测的结果可信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政府的事,老百姓家里备上一堆快检产品算怎么回事?”对快检产品大行其道,一位记者提出不同看法。他说,快检产品本身的准确率和消费者个人操作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有些快检产品自身就存在问题,如果认为快检可完全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显然是“掩耳盗铃”。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风储同行丨CWP2025同期举办新型
智汇甬城,潮涌东方| 金诺·2025
赋能西部智造跃升!“第25届立嘉国际
招商推广启动 展位预定火爆 | 第十
智领未来,饰不可少!AUTO TEC
2025深圳激光展:光启新程,智领行
氢电协同,优势互补!2025风能氢电
AMTS带你探秘上海车展:AI、智能
涨价,清库存,转移产能……面对关税冲
2025宁波金属冶金展 盛会圆满收官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CIMT2025现场传真 亮相即高
NEPCON China 2025,
关于在乐山市举办“第二期CIVA无损
蔡司CIMT2025「展前必看清单④
蔡司CIMT2025「展前必看清单③
WHAT’S NEW蔡司软件新功能系
详细解决方案抢先下载!电子行业“精密
蔡司软件 | 揭秘ZEISS
招募公告 | 海克斯康工业软件202
蔡司CIMT 2025「展前必看清单
邀请函 | 相约慕尼黑上海光博会,蔡
让电池毛刺无处遁形——蔡司赋能新能源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